在2021年春运期间,“庄户列车”“赶集列车”“乡情慢车”等81对公益扶贫旅客列车,成为春运里温暖人心的一道靓丽风景。这81对“慢火车”是送来物资的“建设车”、运出产品的“带货车”、振兴旅游的“产业车”,更是助力百姓摆脱贫困、实现梦想的“致富车”。(3月8日,光明日报)
脱贫攻坚,交通先行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交通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,八纵八横高铁路网络、四通八达的公路建设、机场新增设计容量约4亿人次。交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致富的“开门钥匙”,打开了产业兴旺稳脱贫的希望,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甜蜜。
满载人间烟火的“慢火车”蜿蜒前行。随着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运输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,西部山区实现了“出门硬化路,抬脚上客车”,打通了建设扶贫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满载人间烟火的“慢火车”蜿蜒前行在西部、西南广袤的崇山峻岭之中,运输扶贫架起了山区百姓“走出去”的桥梁,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“纽带”。我们透过列车车窗,历史的光影展现了沿线乡村全方位的变化,折射出我国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国109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,198个县跨入高铁时代。铁路系统坚持运输扶贫,81对公益性“慢火车”26年不调价,每年运送沿线群众1200万人次,增强了脱贫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有了高铁,还要有“慢火车”。高铁时代,记录了许多人青春年华的“绿皮慢火车”并未就此淡出历史舞台,反而成为我们从脱贫攻坚跃向乡村振兴,接续致富奋斗新征程的“排头兵”。比如,四川大凉山成昆线上的5634次“慢火车”一路悠悠高歌,深受老百姓的青睐。闹热的车厢里不仅有售卖手工制品的彝族大娘、探亲访友的一家三口、外出务工的青年人,还有各类草药、山果和家禽等等。“公交车”“致富车”“幸福车”,一列列“慢火车”承载着山区群众美好生活的期盼,担负着乡村经济腾飞的使命。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当前,巩固拓展脱贫成果,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是党和国家当前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,头号民生工程。畅通交通“动脉”,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任重道远。如今,开往春天的列车已鸣笛启程,让我们在春天暖意中乘势而上、接续奋斗,绘就乡村振兴崭新画卷。(王唯佳 王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