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铁路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。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增加到14.63万公里,增长20.9%,其中高铁增加到3.79万公里,翻了近一番,“四纵四横”高铁网提前建成,“八横八纵”高铁网加密成型,建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。
作为普通民众,我们切身感受到高铁出行的舒适快捷,不仅能够体会到“坐地日行八万里”的快感,还能够感受到“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满足。以京津冀地区为例,“1小时交通圈”初具规模,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,“天津居住,北京工作”的生活方式,已经成为“常态”。以北上广深等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,通过高铁的连接,让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,新一代的求职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方式,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和更多的潜力。
当下,乘坐复兴号高铁出行已经蔚然成风,“十三五”期间国家铁路旅客动车组发送量达90亿人次,较“十二五”期间增长152%。铁路部门不断推出的电子客票、刷脸核验、在线选座、网上订餐等便民利民措施,使高铁成为人民交通出行品质的选择、时尚的选择、安全的选择、绿色的选择。
与此同时,中国智能高铁技术全面实现自主化,目前已经涵盖时速160公里至350公里速度等级的复兴号系列动车组。复兴号已经成为中国的名片,不仅实现了“民众坐着高铁看中国”,更是吸引了国外的渴望。雅万高铁等标志性项目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中国高铁走出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除了带给中国人骄傲“走出去”的高铁,还有带着脱贫希望“走出去”的“慢火车”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109个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,81对公益性“慢火车”26年不调价,在大别山区、大凉山区、太行山区,以及其他贫困地区,公益性“慢火车”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开、不涨价,它是山区的学子的求学车,它是山区人民的脱贫车。它如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一般,拉着贫困山区的希望和未来,向持续脱贫攻坚发起总攻,向乡村振兴的美好明天全力奔跑。摆脱贫困、走出大山,公益性“慢火车”在助力中国脱贫攻坚的伟业上,画出了值得骄傲的一笔亮色。 (夏庆铮)